kaiyun全站【独居老人离世留满屋发臭垃圾事件引关注 折射老龄化社会治理难题】近日,上海虹口区玉田新村发生一起令人唏嘘的事件:一位独居老人意外离世后,其家中堆积如山的垃圾因长期无人清理已严重发臭,不仅滋生鼠患,阳台老旧窗户更存在坠落风险,引发周边居民强烈担忧。
据媒体报道,这位去世的独居老人姓王,其囤积行为始于十余年前双亲离世后。家属在老人去世后面对满屋垃圾束手无策,属地街道因缺乏操作依据无法贸然介入。7月上半月,经记者协调居委、物业、律师及家属现场会商kaiyun全站,确定于7月14日启动首次清理。此次行动共出动20余名工作人员,耗时一整天清理出160余袋垃圾,但仅完成总工作量的三分之二,客厅与主卧仍被杂物覆盖。
7月21日上午,街道组织进行第二次集中清理kaiyun全站。记者在小区过道看到,黑色编织袋堆成半人高的小山,部分尚可使用的家具、电器被单独放置,等待家属辨认处置kaiyun全站。现场工作人员表示,每袋垃圾都要检查是否有证件等重要物品,以防老人遗物遗失。由于天气炎热,街道平安办额外调配8名人员分组轮换作业。
截至7月22日中午,为期3天的清理工作全部结束。统计显示,居委准备的300只标准编织袋用尽,实际清出各类垃圾460袋kaiyun全站,总重约14吨,需调用14辆柴油卡车分批转运。物业同步对房屋进行全面检查,发现除阳台窗框严重锈蚀外,厨房电路存在老化短路风险,卫生间地漏已完全堵塞。
清理完成后,第三方消杀公司立即展开全屋雾化消毒,重点处理墙角鼠洞和霉菌滋生区域,使用含氯消毒剂反复消杀3次。物业方制定维修方案:更换老化窗户需量尺定制铝合金框架,电路改造计划更换入户总闸及厨房线日前完成所有安全隐患整改。
据邻居回忆,王老伯退休前为机关单位职员,性格孤僻。十年前其父母相继去世后,开始大量囤积旧报纸kaiyun全站、塑料瓶等物品,初期仅占用阳台,近年逐渐蔓延至整个居室。心理专家指出,这种囤积行为本质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,当个体社会连接断裂时,容易通过物品占有获得心理代偿。
此次事件中,玉田新村居委会创新采用五步工作法:1.家属沟通阶段明确权责边界;2.律师见证下制定清理方案;3.分层分类处理物品减少争议;4.消杀维修同步推进;5.建立后续房屋代管协议。这些做法为类似事件提供了处置模板,但也暴露独居老人心理干预服务的缺失——社区虽每月上门探访,却未识别出其心理危机。
针对老年囤积症引发的公共安全风险,虹口区委政法委正在试点三色预警机制:对独居老人每季度开展生活环境评估,绿色代表正常,黄色提示物品存储过量,红色则启动多部门干预。街道已与精神卫生中心合作,培训200名基层观察员,重点识别早期囤积倾向。
这起460袋垃圾的清理事件虽已落幕,但如何让社会化养老体系既能照护老人身体,又能关注其精神需求,仍是值得深思的命题。您认为社区应建立怎样的常态化机制,才能提前发现并干预类似风险?